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综合 > 壹快评︱自动驾驶技术虚假宣传风险不容忽视

壹快评︱自动驾驶技术虚假宣传风险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25-07-25 20:26编辑:admin已有: 人阅读


  日前,科技部官网发布了这几年,汽车领域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自动驾驶技术也成为了重要卖点。许多广告宣传盲目夸大,误导消费者。笔者认为,驾驶事关人命,天大地大人命最大,许多紧急情况下,自动驾驶很可能出现误判。人工智能系统与人类围棋高手对弈,如果出现误判,顶多输棋而已。但如果自动驾驶出现误判,造成的生命损失或将不可挽回。

  近日,一场涉及20多个品牌热门畅销车型的“大型翻车现场”冲上热搜。36个参加测试的车型无一全部通过模拟城区、高速的15类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这还是对辅助驾驶效能的测试。

  笔者认为,有些车企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夸大宣传和误导性宣传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违反基本的道德伦理。

  其中特别强调,在面对不可避免的交通事故或极端行车环境时,应确保驾驶自动化系统能高度尊重生命,积极寻求有效应对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对人的伤害;与驾驶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算法、模型等内容应当被清晰记录、随时可查。

  上述“特别强调”更着眼于长远,是前瞻性的伦理要求,因为现在自动驾驶还远未达到这样的应用场景。因此,主要谈的是在自动驾驶宣传方面的伦理缺陷。

  在7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答问时表示,据了解,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这些“智驾”系统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是由系统辅助驾驶人来执行一些动态驾驶的任务,车辆还需要人来操控,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如果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时候“脱手脱眼”,两眼不是观察前方,而是低头看手机,甚至是睡觉打盹,不仅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风险,一旦出事,还可能面临着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

  王强的回答正是基于的提问:“当前,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迅速,有的在售新能源汽车配备了智驾系统,有车企表示,下一代的智驾系统会彻底‘解放双手’,实现真正的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公安机关对此有何评论?下一步将如何规范管理?”

  可以说,王强的回答戳穿了一些车企的夸大性宣传,也给人们冀望的完全自动驾驶泼了一盆冷水。这盆“冷水”来得很及时。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车辆都处于L2级别,驾驶员的手和眼睛都不能离开方向盘和路面,但如前所述,已经有车企放出风来,说今年第四季度就将推出L3级别的车型,也就是真正的“脱手脱眼”驾驶。

  夸大宣传不单是一个伦理问题,更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对此,王强表示:将积极配合工信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的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格遵守总之,与五级分类相比,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而宣传却甚嚣尘上、误导公众的消费选择,这不单涉嫌,也是对道德伦理准则的挑战。消费者也应睁大双眼,理性判断,避免当“小白鼠”去承担潜在的风险。


已推荐





图说新闻

更多>>
摩托罗拉签署合作伙伴推出的新手机

摩托罗拉签署合作伙伴推出的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