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综合 > 商汤CFO王征亲述:“Re-CoFound”200多天后,“1+X”交出怎

商汤CFO王征亲述

发布时间:2025-08-06 22:53编辑:admin已有: 人阅读


  2025.08.

  
 

  字数:5962,阅读时长大约10分钟

   刘晓洁

  “CEO们开始主动盯财务状况了”,90后、95后开始扛起产品线家生态企业完成或接近完成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元。这是商汤“1+X”架构调整246天后,内部逐渐发生的变化。

  上海漕河泾中环边,形似“航空母舰”的商汤总部新洲大楼格外引人注目,在其中的一间会议室里,商汤科技首席财务官、执行董事、集团企业创新业务负责人、香港公司总经理王征向描述这艘AI巨舰在浪潮中转身的一些故事,“有些公司马上就跟我提,说要搬到更便宜的办公室去。”

  
 

  作为“X”生态的主要负责人,王征见证了新机制如何点燃创业激情,以前事业部的负责人们是不太在乎烧钱的,但在成为“X”企业后,“CEO们”对自己业务管理的精细度有了明显提高。架构调整有了一些成效,财务造血能力激活、创业精神重生、年轻力量在崛起。

  作为商汤首席科学家,林达华看到的是,现在正处于一个巨大的技术变革浪潮,在这一浪潮里,孕育着能让商汤成长为更伟大公司的机遇。商汤需要去重塑战略、组织去迎接挑战。

  架构拆分后,商汤用更轻松的姿态开始一场新的“创业”,可以看到,内部正在进行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

  2024年12月3日,商汤对外宣布完成“1+X”战略重组,6月底,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他指出,集团“1+X”组织焕新实际上是一次“Re-CoFound”的过程。一方面,在AI2.0的浪潮下,集团要打造一个新的二次联合创业集体,全面拥抱AGI时代的机会;另一方面,在X生态中,亦能够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聚焦垂直赛道,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快速抓住行业机遇。

  伴随这次“创业”,商汤董事会新进了两位执行董事,分别是杨帆、王征,和徐立、王晓刚、林达华一起组成五个人的管理团队。

  在王征看来, “五人组”EC是一个开会、决策很有效率的结构。“人一多会就没法讨论,一两个人又变成一言堂,五个人是比较合适的,各有各的角度来讨论问题,效率非常高。”王征提到,EC几乎每周开会,大家总体配合很好,由于共事多年,互相信任,是一个很稳定的集体。

  王征在2019年加入商汤,经历了两个不同的AI时代,他也是商汤历史上唯一做过两次董事的人——曾是商汤的投资人,代表投资机构做过董事,也没想到最后会“把自己也投进来”。

  在职业生涯前期,王征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投资人,擅长从各类数据报告中分析出一家公司的含金量与未来。耶鲁大学毕业后,他先后任职于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麦肯锡,在泛大西洋投资集团从事大中华区科技与医疗健康领域相关投资,后主导银湖资本在大中华区的投资。

  “在银湖我最后一个投资就是商汤,这也是银湖在亚洲的第一个人工智能的投资。”王征表示,自己当时在香港找项目,有一定规模的领先科技公司并不多,做了很多分析后找到一家叫商汤的公司。那时候行业还处于早期,但在内部的判断里,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概率会有机会。

  “当时我看项目分析,将所有的人都见了,有些还见了很多面,但比较下来,商场的领先优势很明显,事实证明这判断也是对的。”王征认为,在AI1.0时代,商汤是走到最后,也走在最前列的公司。

  在做出投资决定的两年后,2019年,王征完成了他职业生涯最大胆的转身——加入投资的商汤。做了十几年投资,“觉得这一辈子老是看着别人创业或者看着别人成功,这次就想自己试试,不然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王征认为,投资人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角色,但真正有趣的还是和企业家们在一起,去创造出新的东西。

  王征天生是一个较为谨慎的人,这也是他早年从未创过业的原因,在决定加入商汤前,他做了很多尽调,“做完之后还不放心,在董事会上待了一年多,与公司管理层很熟了,才觉得这公司真的是很喜欢了,毕竟从外往里看和在里面看,是很不一样的。”

  王征坦言,吸引他加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商汤对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尊重,这或许是由于创始人团队都是从知识圈出来的。在王征看来,专业知识很重要,人工智能领域最后还是要看模型综合能力谁强谁弱。

  从2019年到2025年,王征经历了商汤AI 1.0时代的高光到AI 2.0时代的变革。到如今,他的职责已远超传统CFO范畴,既负责集团财务,也负责对外的战略投资,同时兼任商汤香港总经理,还是一位中后台王征目前在商汤更被外界所关注的角色是“X”生态的主要负责人,他负责包括AI医疗、AI零售、家庭机器人等在内的创新业务集群,这是商汤目前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未来生态的重要分支。

  王征告诉,实际上,“X”这个群组的成员不停在变,他将其比喻成考大学,“会不停录取新生进来,但不时也会有很多学生毕业,变得更独立、控股权更低甚至脱离报表,就有点象大学毕业走上社会了。”X生态在未来会是一个流动性的充满活力的结构。

  在商汤这艘巨舰变革初期,外界对“1+X”架构调整的变化并不特别清楚,而王征作为其中的重要掌舵者,能看到的东西显然更多。

  如何理解去年12月的“1+X”战略重组,以及近期提出的 “Re-CoFound”?王征认为,这两个概念是一脉相承的。

  “做事情需要更加‘focus’”,这是一个核心的出发点。在1.0时代,是从0到1,需要进行广泛试错,让早期不是很成熟的计算机在广泛的试错过程中,商汤逐渐发现,有些领域的ROI算不过来,试下去成本太高,就关掉了一些业务,另一些业务则发现有积累、有很强的市场地位,到了2.0生成式AI时代,这些积累很有用,就提炼成核心业务“1”,将精力和资源重点投入到这里。“1”的核心业务就是打造行业领先的AI云,实现大装置、基础模型和AI应用的无缝集成;在CV领域,打造通用但另一种情况是,一些业务仍然很看好,但背后每一个具体的垂直场景都很大,道路更遥远。这类业务并没有关掉,商汤决定它不是“1”,而是“X”。

  “例如医疗,AI与医疗以后会有巨大的结合点,此外零售市场占GDP比例很大,AI与零售在中国会越来越大,芯片业务、自动驾驶等等可能需要若干年,但一旦成功价值是巨大的,这些机会都不应该轻易放弃,但是赛道较长,预测在近期赚不了钱,所以我们的策略就是‘X’,打法做一些调整。”王征解释。

  在EC组织中,王征更关注 “X”,其他管理层大部分精力更专注在“1”上,甚至作为CEO的徐立也直接领导了“1”里面的一个很核心的部门。不过,“1”与“X”并非独立,而是一个互相补充的生态。

  商汤目前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鼓励团队像创业一样,做各种各样的AI应用,同时也与外部的应用公司直接合作,向外提供商汤的日日新多模态大模型,而在应用和大模型的下面,需要有很强的基础设施-大装置,商汤对算力的布局也非常早。

  算力并非砸钱买芯片那么简单,王征介绍,基础设施与模型需要非常紧密地联合起来去研发,才能把成本降到最低,将硬件性能充分发挥,DeepSeek的早期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恰好是商汤深耕多年的核心竞争力,国内掌握软硬件深度聚合能力的公司并不多。”

  在WAIC期间,针对商汤的战略变革,商汤首席科学家林达华也有他视角下的补充阐述,他认为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技术变革浪潮,在这一浪潮里,孕育着能让商汤成长为更伟大公司的机遇。因此商汤需要去重塑战略、组织去迎接这个挑战。

  关于“1+X”的战略,林达华认为,原来商汤是将所有的产品线、业务都放在集团内部不同的事业部往前推进,但现在通过“1+X”的方式,是将更多的业务作为集团生态的部分,让它们能以贴近市场的方式往前迭代,激发创业的积极性,这会使得整个体系的活力得到更充分的激发。

  在集团内,商汤会更聚焦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上,不断迭代大模型、大装置和场景应用这样的基础设施去构筑竞争力的基础。

  在“1+X”后,商汤近期又提及“Re-CoFound”,也许可以翻译成“二次联合创业”。王征认为,内部早就有了“Re-CoFound”这一概念,但最近成果更多,这个概念也会更清晰了,这实际上更多意味着,全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重新创业的干劲。

  商汤设“X”的做法是将大部分的“X”业务都单独设立法人主体,有自己的激励系统、自己的CEO,也有自己的董事会,这样一来所有人的利益都被绑定到同一艘“船”上,“他真的就在创业”。

  “在文化上,无论是leader,还是‘X’业务的员工,都要用一种二次创业的精神去探索,AI变化太大,2.0时代也会出现很多新的企业,大家都在创业,你不创业马上就会被超越,这是我们内部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做法。”王征认为,需要去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

  林达华认为,“Re-CoFound”是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和组织重塑。“商汤已经在内部大量启用年轻人,很多产品线后,是他们扛起了产品线大旗,也使得内部的活力得到了激发。”

  “1+X”架构调整完成246天后,商汤组织有了更大的活力,最直观的变化发生在那些“X”业务的CEO们身上。

  “CEO们开始主动盯财务状况了”,王征观察到,子公司现在的CEO们主动要求要看精细化的财务报表,让自己可以实时看到公司的银行账户上有多少钱,由此可以更精准地管理cash burn 。

  甚至为节约成本想要搬迁办公室。“有些公司马上就跟我提,能否不要办公室,搬到更便宜、更远的地方去。”王征由此也观察到,这些CEO们对自己管理的精细度明显在提高,“以前是集团财务要不时提醒负责人关心财务数据,因为之前烧钱不是他们首要关心的,现在是主动给集团提要求需要紧盯这些数据”。

  “以前作为BU负责人,公司不是他们的,所以心态和考虑问题的方式以及焦虑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王征认为,新的体制确实能激励创业激情,因为自己的利益就在这个公司里,所以非常的专注、很有“Passion”。

  现在CEO都会来找他争取公司的资源,“比如说,公司现在算力紧俏、使用率高,有些X业务CEO会来让我帮忙找大装置的负责人,争取获得更多算力” 。王征感到欣慰,从他的观察来看,这些新的CEO们都很努力,值得敬佩。

  不过,作为商汤的生态企业和一般的创业公司又有所不同,由于在内部孵化出生,拥有母公司的赋能支持,发展环境相对友好,无需在第一天就面临残酷的生存挑战。

  对集团来说,从现金流管控上看,“X”业务的设立是有利的,“设立后第二天,母公司的现金流就基本不再负了,可以有更多的资源和时间去把‘1’这一业务做好。”王征说。

  从“X”业务来看,独立半年多的时间,市场的真金白银也给出了积极反馈。王征透露,几乎每一个X业务都融到钱了,被各种各样优秀的投资人所青睐。

  目前,商汤 “X”生态内的6家企业目前已融资和即将要签约的累计融资金额累计超过20亿元,商汤集团持有生态企业+被投企业的股权价值合计约100亿元。

  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商汤 “X”生态企业披露融资的有3家。7月初,商汤曦望Sunrise宣布完成融资,出资方包括三一集团、第四范式、游族网络等;2月,商汤善萃宣布完成首轮融资,由盈峰控股、人民卫生出版社旗下投资平台人卫科技发展公司联合领投,近期还在推进一轮更大规模融资;1月,商汤善惠宣布完成由金沙江创投领投的A轮融资。

  
 

  除了上述融资,其生态矩阵中的端侧芯片公司、家用机器人品牌“元萝卜”等据说也在“1+X”组织架构调整后拿到了或会马上拿到融资,但具体金额未知。

  聚焦“三位一体”战略,并不意味着商汤起家的计算机王征认为,“当一个命题很热的时候,往往是不容易赚钱的,所有人都冲进来了,最后就卷到大家都不赚钱。CV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了,但正是开始赚钱的时候,许多竞争对手改行干别的了。”

  在AI 1.0时代,商汤已成为计算机王征表示,当年的布局都没有浪费,计算机商汤另一个发现是,做计算机这几年技术变化很快,王征一直有预期,创业本身就应该是不停地重塑,在原地踏步很难成功,因此生成式AI出来时他并不觉得奇怪。但对于当初ChatGPT的效果,他确实有过震撼,也有过担心:历史投入与现在的技术是否有关系。

  王征逐渐发现,商汤的基模型和生成式AI的打法是类似的,且基础设施的积累不是短暂就能做出来的。“后面我对我们的信心反而变得更强,说明当年的大方向是对的,且当年的知识积累是不浪费的。”

  在1.0时代,商汤做计算机另外,王征认为,在大模型的竞争中要获得一席之地,打法需要和别人有所不同,而商汤的特点在于计算机王征的思考是,多模态是走向超越人类的AGI的一个必经之路,而商汤有信心在这个竞争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文本类数据在互联网上谁都可以去获得,但高质量多模态的数据要拿到并不那么容易,有在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徐立在开幕式演讲中也提及,自然语言的高知识密度,促成了模型的强大泛化与通用能力,成为当今通用AI 发展的关键基石。但此类数据或将被消耗殆尽,未来需要探索新的路线。

  而商汤的选择是,通过对人类思维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的理解,先训练让模型初步具备图文交错思考能力,再通过多轮强化学习显著提升多模态推理能力,由此突破了图文交错思维链技术。

  
 

  商汤在7月27日最新发布的日日新6.5大模型,核心技术升级的一个要素,就是多模态长思维链的构造。这带动了模型的推理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随着架构提升,考虑到性能的提升,总计带来了三倍以上的性价比提升。

  从香港中文大学的实验室出发,穿越AI 1.0的“CV时代”,再到以“1+X”和“Re-Cofound”重塑自身的2.0时代,商汤的“二次联合创业”远不止于架构调整,这也是一场由内而外的基因激活,让年轻人扛起大旗、生态迸发活力,也让十年积累转化为决胜优势。

  这246天的嬗变,不仅是商汤一家的故事,也映射了中国AI产业从粗放探索到精细化、商业化运营的进化轨迹。这艘AI巨舰已完成转身,新的航程,才刚刚开始。

   夏木


已推荐





图说新闻

更多>>
Redmi Smart TV X55使用评测

Redmi Smart TV X55使用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