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际 > 国际运价跌三成、外贸旺季或延后,出口企业布局有哪些

国际运价跌三成、外贸旺季或延后,出口企业布局有哪些变化

发布时间:2025-07-31 21:15编辑:admin已有: 人阅读


  还剩不到两周,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90天过渡期即将到期。海运价重新进入跌跌不休的状态,往年将于8月陆续开启的传统外贸旺季目前也仍在观望中。但外贸人的积极应对和对市场的多元化开拓仍在继续,持续增强供应链、贸易链的韧性是一个长期课题。

  7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592.59点,较上期下跌3.3%。这是该指数连续第7周下跌,较6月6日的高峰下滑近三成。

  其中,美线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分别为2067美元/FEU和3378美元/FEU,较6月6日的近期最高峰分别下降六成和五成以上。

  集中“抢出口”的窗口期看起来颇为短暂——从关税暂缓期开启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即6月13日,上述对美运价就开启了下跌模式。

  东南物流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刘祁峰7月初对表示,常规来说,7~9月是欧美海运的出货旺季。不过按照“90天过渡期”将在8月12日结束的节奏来算,“美东的货已经过限”。一般而言,中国到美国的海上运输时间需要至少一个月,再预留清关和上架时间,要想在过渡期内运出的货须在7月前完成。因此近期货量下降在预料之中。

  7月11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分别为2194美元/FEU和4172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上涨5.0%、1.2%。然而,上海对美海运恢复正增长后又在一周后以两位数降速回落,并下跌至今。

  “目前还没有迹象复苏。”一家主要做北美业务的大型货代企业负责人7月31日告诉,常规于每年8月陆续开启的旺季尚未到来,由于被美国关税搅动,今年的外贸旺季估计会推迟到8月底甚至9月开始。

  另一家浙江货代企业负责人对表示,今年旺季的开端不明显,“没有旺季的感觉”。而此前“抢出”的订单中大多是4月积压未出的订单,新订单的需求整体并不旺盛。

  深圳堡森三通物流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王志从也觉得当前并没有旺季的迹象,“需求和货量均无明显增加”。

  除了过渡期即将结束,越南与美国于7月初达成贸易协定也让部分企业的出货方式有了变化。根据协定,越南对美出口商品将被征收20%关税,任何经越南转运货物将被征收40%的关税。

  受到关税波动的影响,叠加经济下行周期的压力,当前市场上的观望情绪明显。

  在7月31日商务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7月28日至29日,中美双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经贸会谈,就中美经贸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共同关心的经贸议题开展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回顾并肯定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和伦敦框架落实情况。中方期待与美方一道,继续按照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进一步深化对话磋商,不断争取更多双赢结果。

  何亚东称,根据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进一步稳定中美经贸关系,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注入更多确定性。

  一家国际货代企业负责人告诉,他们从越南走的“转口”业务已经全部停止了。

  “越南严查转口,现在总体关税也在可控范围,所以不太会选择去越南了。”浣熊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头程运营总监施家琪对表示,不管是企业自身的业务布局,还是客户的出货需求,都让越南当前的吸引力下降。

  她透露,不少客户在东南亚建厂后也有不适应或“后悔”的情况。在当前中美关税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原材料采购、人工成本、生产效率等因素,在越南建厂的优势并不明显。更多中国企业在等待过渡期后的关税政策,同时也将根据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更长远地布局产能,“要在越南生产、出口全球,而不只是简单包装组装”。

  根据公开信息,中国是越南的最大进口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及资深高级分析师屠强等人撰写的报告显示,从集装箱运输目的地看,7月以来,中国至越南集装箱货运量同比自月初的11.8%,冲高至7月21日的68.9%。而至美国的集装箱货运量却下行至7月20日的-7%。同时美国自中国的集装箱预定量也反映对美出口有回落压力,6月下旬起,美国自中国集装箱预定量同比保持在-16.9%较低水平。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越南出口同比增长21.0%,比中国对东盟的增速14.3%快6.7个百分点,比总值的增速7.2%快13.8个百分点。

  国际采购市场以及中国企业当前的观望更多是出于谨慎,并不影响外贸人的积极应对和市场的多元化开拓。

  在上半年中国外贸保持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前述报告提到,7月以来,外贸港口货运量边际上行8个百分点,短期来看实际出口量或仍在改善。剔除内贸货运量后构建的外贸港口货运量与海关监管出口货运量走势更一致,2025年7月,外贸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行8.9个百分点至6.9%,或预示短期实际出口量仍有改善。

  整体需求平稳的趋势之下,个体的感受不尽相同,和疫情期间的高峰相比也不无落差。对大量外贸企业而言,持续增强供应链和贸易链的韧性,加强国际化布局,是长期不变的应对方式。

  以新兴市场为主的外贸人丁言东告诉,“旺季现在差不多开始了”,集中下单、询单多了起来。然而,比起几年前的高峰期,当前的需求显得不够强劲。今年上半年,他们的出口业务同比去年略有增长,已经“超过预期”,不过下半年的旺季能否旺还在努力中。近年来,他们在产能扩建和供应链转型的同时,也在加大力度开拓多元市场。

  作为中国循环包装行业的出海企业,近日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F轮融资的箱箱共用在10年前就开启了国内外双循环的发展路径。如今他们正在从“产品出口”迈向“产业出海”,一方面利用中国标准和本地运营的模式,在海外市场建立起涵盖本地制造、本地营销与本地服务的完整体系;另一方面与多家海外头部租赁服务商达成战略合作,形成覆盖欧美日韩等主要发达市场的服务网络,从而实现了海外营收占比接近50%的目标。


已推荐





图说新闻

更多>>
Google Chrome浏览器开始测试FLoC功能

Google Chrome浏览器开始测试FLoC功能